2003.07.04 民生報
記者楊惠君/報導
乾癬是最令人頭痛的疾病之一,從頭到腳、從內到外,都可能出現異狀。很多人「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」,反而延誤醫治、甚至衍生嚴重後遺症;國內研究發現,乾癬病人從發病到確診,往往要花3年以上的時間。
你有頭皮屑的困擾,用去頭皮屑的洗髮精,卻怎麼都去不了雪花片片的頂上風光 你的灰指甲讓你夏天不敢穿涼鞋,吃了抗黴菌藥物病情還雪上加霜 平常沒有「不規距」,生殖器卻老是脫皮「不乾淨」 這些症狀,雖然發生在不同的部位,都可能是乾癬的「分身」。
台大醫院曾針對乾癬特別門診病患進行研究發現,乾癬最常侵犯的部位包括頭皮、手掌、腳掌、四肢、軀幹、生殖器、指甲及臉部;甚至還會出現掉髮、骨、關節變形等症狀,而好發的部位男女有別、有無家族史也明顯不同。沒有家族史的男性,以手掌、腳掌脫皮最常見,女性則以灰指甲和頭皮屑最多;有家族史的男性腳掌脫皮比手掌略高,女性則是四肢和軀幹脫皮比率最高。
台大醫院皮膚部醫師蔡呈芳指出,乾癬表現方式多樣性,共分成尋常型、皰型、點滴狀、紅皮型、脂漏型五大類,其中50%患者以頭皮為最初發病的部位,常被當成一般的頭皮屑;也有3.5%患者初發部位在指甲,而被誤診為灰指甲,是造成病患延誤診斷、未能及時對症下藥最常見的原因。事實上,若能及早至皮膚科就診,進行黴菌學及相關檢查,即可確知是否為單純灰指甲、頭皮屑或是因乾癬所致。
有些病患脫皮的部位在尷尬的生殖器上,因為怕羞,也不敢上醫院看病;還有人長年都誤以為自己身上動不動就出現的紅腫、脫皮,是皮膚過敏。皮膚科開業醫游鴻儒說,很多乾癬病患都以為自己是過敏性皮膚炎或濕疹,其實兩者間仔細觀察,還是有其不同,如乾癬顏色偏粉紅、過敏和濕疹呈紅色;乾癬多數不會癢,過敏幾乎每一個病人都會奇癢難耐;過敏和濕疹是細小的疹子,乾癬則會脫皮、脫皮後的皮膚表面十分粗糙。
蔡呈芳表示,西方國家統計顯示,乾癬盛行率在1%到3%左右,大陸統計則僅有0.1%,國內沒有盛行率的流行病學調查,但台大研究發現,男性罹患率為女性1倍餘,平均發病年齡在30歲左右,而發現到確診時間平均長達3年多。
乾癬病患除了皮膚困擾外,罹患關節炎的機率是常人的6到10倍,合併肥胖、高血壓、高血脂、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高尿酸症等慢性疾病,也較一般人高。游鴻儒強調,乾癬雖然法根治,但平常保持心情愉快,避免緊張、過度疲勞及熬夜,提振免疫力,與醫師配合規律治療,病情多能獲得控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