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3.03.07 聯合報
記者楊惠君/報導
除斑、除毛、除皺、縮小毛孔....,脈衝光真是「神光」,可以讓人「回到過去」 事實上,許多民眾、甚至醫師本身,都高估了脈衝光的效果,以致治療「無效」的個案頻頻出現。
台北巿立萬芳醫院雷射美容中心主任蔡仁雨直言,脈衝光其實不是新玩意,早在多年前即被研發,但因為當時能量很高,反黑、燒灼的副作用很多;最近調低能量,波長降至五百到一千兩百奈米間,改攻「回春」巿場。因為能量很低、成效也較不顯著,約50% 民眾治療後,還是無效。
蔡仁雨強調,無效原因多半因是接受治療民眾本身皮膚狀況就很好,改善空間有限;而所謂「回春」,是回復自己年輕時的皮膚狀況,效果要和自己相比較,如四十歲的人,做了幾次後,可能會回復三十歲的狀態,但若本身三十歲的時候膚質就欠佳,做了脈衝光後,也不可能會變成「蕭薔」,而且「回春」的效果無法立現,平均半年到一年才能看到明顯的改變。
雖然脈衝光被戲稱為「傻瓜機」,但技巧和經驗還是很重要,效果好壞的關鍵,常在能量、參數及波長控制間;若調整不當,也會造成反效果。台北國泰醫院皮膚科醫師游鴻儒指出,近來不少被打成「斑馬臉」的副作用個案,就是能量調得太大;而有些抱怨打了沒效,是本身皮膚問題,不在脈衝光治療的範圍之內。
游鴻儒說,脈衝光雖然安全性還算高,但不過,回春、除斑的治療效果,決定於診斷是否正確,以脈衝光為例,只對表層的雀斑、曬斑、血管有效,要拿它去治療深層的顴骨母斑,當然沒有效果。而即使是脈衝光的傻瓜機,仍設有三個程式,根據淡色、標準色和深色的膚色,設定不同的參數和能量,若選錯程式,就容易造成灼傷的副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