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3.10.26 中國時報
文/游鴻儒
如何讓皮膚變得更年輕,回春抗老,一直是美容醫學專家所要追求的理想。十年前高脈衝二氧化碳雷射成功運用於「光老化」的治療,讓皮膚回春抗老進入一了一個全新的紀元。之後又有副作用更小的「鉺─雅克」雷射的發明。然而,這些都屬於所謂的「剝離性」(ablative)治療,藉由高能的雷射光,將表皮乃至於真皮上層汽化,使得老化的表皮去除及真皮的膠原蛋白新生,達到回春的目的。這些治療需要依賴醫師個人的經驗及技術,否則容易造成疤痕。而且治療後的復原時間相當長,需要十分嚴格的防曬動作,所以並未造成流行。
「脈衝光」則以較低的治療能量運用,打著「光回春術」的名號而一躍成為當紅炸子雞。「脈衝光」在台轉換代理權時順勢推出較合乎人性化介面的「傻瓜」機種,簡單的設定及操作,「非剝離性」(non-ablative)的治療,國外許多消費者都是利用午餐休息的時間接受「脈衝光」回春,免除了請假的困擾,符合現代社會的需求,消費者的接受層度高。
「脈衝光」回春主要是利用一大塊區段的連續波長強光,以低於傳統的治療劑量,加上多次的治療,達到降低表皮色素,減少真皮血管擴張,使得皮膚變為較平滑細緻,卻又沒有表皮損傷的副作用。但是缺點是至少要五次治療,每次間隔約三至四週,而且對真皮性色素無效,表皮的斑點大多只是淡化而無法像雷射一樣有戲劇性的美化效果。這波「脈衝光」回春熱潮中,有許多有副作用或治療多次皆無效的案例,主要徵結在於操作的醫療人員不熟悉皮膚類型,斑點色素分佈深度,能量選擇及操作的要領。消費者必須慎選有經驗的專家,不要被已崩盤的價格給沖昏了頭。
去年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,核准了整合脈衝光源及電磁波的專利機種,運用於皮膚回春的治療,估且稱此台機器為「磁波脈衝光」。它的脈衝強光頻率波段較窄,但是因電磁波作用較深層,對皮膚的傷害性較小。
其實「電磁波」也有單獨的回春機種,名為「無線射頻緊膚拉皮機」,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於去年十一月,核准其治療眼眶周圍的皺紋。新進的研究報告,顯示其作用於深部真皮,如果治療前額區域,可以讓眉毛及下垂的眼皮上提,達到「非手術性」拉皮的良好效果;如果治療雙頰,可改善法令紋及淺碟型凹洞,同時這也是一種「非剝離性」的治療,沒有恢復期,而且單次治療即有效果。加拿大衛生當局更核准其用於中等至重度青春痘的治療。更神奇的是,它甚至可將下垂的胸部上提約一至一點五公分。
新進的皮膚回春研究,「LED」(light-emitting diode)或偏光(polarized light)回春術,大概是最具突破性的一項治療。在皮膚回春上,「LED」或偏光不是利用熱源來達到療效,而是利用光源刺激真皮的纖維母細胞,增生膠原蛋白,並能促進老化細胞的代謝,達到皮膚回春的目的。臨床實驗顯示,經多次照射後,確實有回春的效果。
其實雷射機器,藉由表皮冷卻系統,也有「非剝離性」治療機種,像早期的「冷觸」雷射,目前也有「染料」雷射回春,但在台灣的市場,使用率較低。國外新發表的「鉺─玻璃」雷射,使用更長波的遠紅外光,以達到較好的真皮除皺效果。
肉毒桿菌注射,也是熱門的美容治療項目,它可以達到讓動態性皺紋,暫時消除三、四個月的效果。缺點是療效持續較短暫,長期的花費頗大。目前衛生署在美容醫學上,只核准應用於皺眉紋的治療。教科書上提及從事表演藝術者及政治人物,不適合此項治療,但在本地這個法則似乎並不重要。肉毒桿菌長期注射的副作用,似乎尚未被發現,但動物實驗己有不良作用被報告。同時注射於臉的下半部肌肉要極為小心,稍一不慎,就非常容易有不對稱的副作用出現。
看完上述諸多皮膚回春治療,不難發現,目前我們確實處於「光療」的潮流之中。未來將有傷害性更小,效果更強的回春方法出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