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2.08.30 民生報
記者楊美珍/報導
全身長滿不明顯的紅色小斑塊,不痛不癢,就醫後被診斷為過敏,但紅斑依舊不退,再到醫學中心檢查一次,不但被檢出是梅毒疹,竟又驗出為 HIV 呈陽性的愛滋病帶原者,同時染上兩種性病,諸如這般的例子,醫師接獲不少案例。
台北國泰醫院皮膚科醫師游鴻儒表示,梅毒疹變化多端,上述不明顯紅色斑塊屬於非典型的梅毒疹子,經常被忽略,而錯失梅毒第二期的診斷時機;它與典型的梅毒疹出現脫皮或帶有皮屑的紅斑,或是呈現破皮、潰瘍或小丘疹的表現不同,因此有人被誤診成過敏,而成為梅毒的漏網之魚,有傳染他人的危險性。
已診斷出不少例非典型梅毒疹的游鴻儒指出,病患一開始上門,根本從未懷疑自己染上性病,只覺得皮膚有異樣,愈看愈奇怪,而到皮膚科就醫;經他診斷是梅毒後,又進一步抽血檢驗病患的HIV,竟檢出多例呈陽性的病例。當告知病患是AIDS帶原者時,患者有如睛天霹靂,有人當場全身虛脫,有人雙手擅抖不已,嚴重受到驚嚇。
同時染上兩種性病患者老少皆有,一名十八、九歲的男大學生,身上有好幾塊潰瘍,前往皮膚科求診時主述,一日到草叢玩後,就多處潰爛,天真地問醫師:「是否被蚊蟲咬傷 」但醫師診斷為潰瘍型梅毒,抽血同時檢出HIV呈陽性。
另有一名年近五十的台商,因太太長年洗腎,有病在身,但性需求仍旺盛,到大陸包二奶一段時間,一日發現身上有不明疹子而前往皮膚科求診,確定感染了梅毒。
游鴻儒表示,有些人感染性病並不自知,當身上出現異常疹子時以為只是皮膚過敏或一般皮膚病,因此,皮膚科成了性病患者求診的一關,若診斷不慎,就可能使性病患者漏網,持續感染他人,十分危險;他也呼籲民眾,身上出現不明疹子時,不要只是到藥局買成藥亂吃,錯過治療時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