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2/12/09 聯合報
記者魏忻忻/台北報導
國泰醫院最近半年接獲六名急性肝炎發作病例,這六名患者發病前都曾因為皮膚疾病服用過抗黴菌藥物,由於抗黴菌藥物可能導致肝臟毒性,醫師強烈懷疑這些患者的急性肝炎發作與抗黴菌藥物有關,提醒民眾用藥注意。
國泰醫院肝臟中心主任楊賢馨指出,這六名因為急性肝炎發作住院病患男女都有,年齡在卅歲至五十歲之間,大部分因為黃疸、肝功能指數上升而入院,有一位特別嚴重,一度出現血壓下降、休克等症狀,幸好急救奏效,才搶回一命。楊賢馨進一步探究這六位患者急性肝炎發作原因,發現他們都曾服用抗黴菌藥物 Ketoconazole。
楊賢馨說明,這六名患者都有嚴重程度不一的黴菌感染疾病,不是婦女陰道念珠菌感染,就是汗斑等皮膚病,黴菌感染不容易根治,患者又缺乏耐性,第一位醫師的藥吃了幾天沒有好,馬上又去找第二位醫師拿藥,第二位醫師也不知前面醫師開過些什麼處方,於是重複用藥,就在病患逛醫院之後,療程及用藥重複,出現了副作用。
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游鴻儒指出,Ketoconazole 是治療黴菌感染的老藥,雖然新一代藥物已經問世,但因Ketoconazole對皮膚及指甲黴菌感染的療效不錯,更能有效抑制嚴重的黴菌感染,價格又不貴,健保對此藥給付沒有設限,所以臨床使用非常普遍,但使用者可能得到藥物性肝炎,有萬分之一的機率還可能得到猛爆性肝炎。
游鴻儒指出,所有藥品都有副作用,患者服用後肝臟發炎不一定就是藥品不好,只是服藥時必須特別注意。一般來說,Ketoconazole除口服劑型之外,平常的皮膚病或婦女陰道念珠菌感染,可以選擇外用藥膏或陰道塞劑等其他劑型,如果口服使用,一個療程約兩個星期,服藥應有耐心。馬偕醫院藥物諮詢組組長李韋瑩指出,根據報告,Ketoconazole的使用者約有百分之三可能會出現肝臟發炎的副作用,長期使用應定期追蹤肝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