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2.08.18 保健DIY
記者:陳淑芬
天氣轉涼,中縣沙鹿童綜合醫院皮膚科門診最近出現相當多皮膚乾癢的病患,皮膚科醫師李俊諒表示,皮膚滋潤度不足或是溫差過大時,會發生過敏現象,尤其是四肢外側,常有乾癢、鱗屑及潮紅,嚴重時還會乾裂,代謝功能較差的老人家更要小心防範。
李俊諒說,天氣乾冷時,為防止體熱散失,交感神經會促使肢體肌肉及血管反射性收縮,藉以產生熱能抵禦寒冷,但是油脂就會減少分泌,血液循環減緩、新陳代謝功能降低、皮膚含水量少,皮膚會出現龜裂、乾燥及脫皮現象,症狀就是皮膚乾癢及乾裂。
他說,尤其中老年人因為代謝功能較差,油脂分泌更少,若再加上敏感皮膚不當或過度清潔,容易使皮膚天然的保護膜喪失而更加脆弱,而引起乾癢、乾燥、脫皮、紅疹等現象,暴露在外的四肢、腳踝及頸部等血液循環不佳之處更易發生。
要改善秋冬皮膚乾癢的方法相當簡單,李俊諒說,主要就是保濕,維持皮膚的滋潤。防止皮膚角質層水分及皮脂喪失的方法很多,諸如,避免泡澡、不使用肥皂及減少洗澡次數,最好也不要泡溫泉,洗澡時水溫不要過高,沐浴後最好擦上保養品,睡前穿上襪子,多喝水補充水分,外出時要穿著保暖的衣物,若已經產生病變要盡量避免搔癢,以免惡化。
他也強調,冬天時吃得多動得少,容易造成多餘的脂肪囤積,必須多運動、多喝水來提高身體的代謝,促進血液送達皮膚末端,也是防止乾癢的好方法。
冬季皮膚癢 應注重保濕/記者:蔡怡真
你是否覺得冬季裡肌膚感覺特別乾澀呢?其實,這是因為冬天汗腺和皮脂腺功能異常,令你「癢」不堪言!
在秋冬季節,因日夜溫差變化相當大,人體中直接與空氣接觸的皮膚最容易出問題。醫師建議,這種皮膚出現脫屑的問題,稱之為「冬季癢」,是典型的冬季疾病,民眾一定要以乳液滋潤,更不要洗太燙的熱水澡,避免脫屑情形更佳嚴重。
秋冬天氣乾冷,造成皮膚汗腺及皮脂腺功能異常。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游鴻儒指出,溫度下降,皮膚水份蒸發減少,加上皮脂腺油脂分泌不足形成油脂型濕疹,就是俗稱的「冬季癢」。
若保養不當皮膚會形成乾裂、鱗狀脫屑,嚴重者紅腫發炎。游鴻儒表示,最易發生脫皮的部位為雙腳、小腿骨前、四肢,老年人甚至出現全身塊狀的龜裂,因此老年人最好2至3天洗1次澡,減少油脂流失。
而這類病人在冬天的皮膚科門診人數相當多,幾乎佔了3成以上,最好的方式就是保養,游鴻儒建議,在乾性皮膚的保養上應用滋潤型的乳液,洗澡時不宜使用太熱的水,而肥皂、洗潔劑不要天天使用,儘量讓皮膚保持在恆溫的環境中。
至於油性皮膚,夏日容易發生青春痘及出油的問題,在冬季較少出現,因此去油性強的肥皂、藥皂避免使用,並以滋潤型的乳霜保養。